無菌手術衣的原則細說
一、手術人員的預備:
1、進手術室前,在更衣室改換手術室預備的清潔鞋、衣、褲。帶好口罩,帽子要遮住全部頭發,口罩遮蓋口、鼻,剪短指甲。脫去襪子,穿無袖內衣或衣袖卷至上臂中、上1/3接壤以上。
注:手臂皮膚有破損或化膿性感染者,不能參與手術。
2、手臂消毒
肥皂水刷手法爲經典的手臂消毒辦法,其次要步驟是先用肥皂水刷洗,然后運用化學消毒溶液泡手臂,堅持雙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,雙前臂堅持拱手姿態,手臂不應下垂,也不可觸摸未經消毒滅菌的物品。
3、穿無菌手術衣和戴無菌手套
穿無菌手術衣:提起手術衣兩肩袖口處,悄悄將手術衣抖開,稍擲起手術衣,順勢將兩手插進衣袖內并向前伸,將兩手自袖腕口伸出,巡回護士在身后系好領帶和背帶,腰帶有自己在前腹系結。
戴無菌手套: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觸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局部,不應碰到手套的里面。用手捏住手套的翻折部,右手先伸動手套中,再用帶好手套的右手指拔出左手手套的翻折內,協助左手伸動手套內,應該將手套翻折回蓋住手術衣的袖腕。
二、病人的預備:
1、手術前皮膚預備。目的是盡能夠消滅或增加切口處及其四周皮膚上的細菌,如擇期手術于術前1日洗澡或床上擦澡,改換清潔的衣褲;手術區皮膚的毛發應剃除;皮膚上若有較多油脂或膠布粘貼的殘跡,可先用汽油或甲醚拭去。
2、手術區皮膚消毒。先用2.5%碘酊棉球或小紗布團以切口爲中心向四周皮膚順序涂擦2遍,待干后再用70%酒精涂擦2-3遍,以充沛脫碘。消毒范圍應包括手術切口四周15cm的區域。消毒步驟應該自上而下,自切口中心向外周,涂擦時應稍用力,方向應分歧,不可脫漏空白或自外周前往中心部位。
對感染傷口或肛周等處手術,則應自手術區外周逐步涂向感染傷口或會陰肛門處。對嬰兒、口腔、肛門、外生殖器、面部皮膚等處,不能運用碘酊消毒者,可選用0.1%新潔爾滅、0.1%洗必泰、0.1%硫柳汞酊、0.75%PVP-1等涂擦2-3遍,以免安慰皮膚或粘膜。
3、手術區鋪無菌巾。皮膚消毒后,爲隔離其他中央,僅顯露手術切口必需的皮膚區,增加切口凈化時機,應鋪置無菌巾單。小手術只掩蓋一塊兩層的洞巾即可。對較大的手術,應依據手術部位及性質而異。準繩上除手術野外,至多要有2層無菌布單遮蓋。如腹部手術,用4塊無菌巾,每塊在長方形巾的長邊雙折1/4-1/3寬,鋪時靠切口側。通常應先鋪操作者對側,或先鋪相對不潔區,如接近會陰部的下側,這兩塊鋪巾順序有時允許顛倒,然后鋪切口上側,鋪接近操作者的一側,再用巾鉗夾住無菌巾的各交角處,以避免挪動。無菌巾鋪置時,操作者的手切勿觸碰患者皮膚,不得恣意挪動無菌巾,如地位不精準,只允許由手術區向外移,而不能向內移。然后依據手術需求,再鋪中單、大孔單,大孔單的頭端應蓋過麻醉架,兩側和足端部下垂過手術床邊緣30cm以上。助手消毒、鋪單后,重新泡手,然后穿無菌手術衣和戴無菌手套,參與手術。
4、(1)手術人員洗手后,手臂部不準再接觸未經消毒的物品。穿無菌手術衣和戴無菌手套后,手術人員肩以上、腰以下、背部及手術臺立體以下的無菌單,均應視爲是有菌地帶。
(2)不準在手術人員的肩以上、腰以下和面前傳遞手術器械、敷料和用品;墜落手術臺邊或無菌巾單以外的器械物品等,不準拾回。
(3)術中如發現手套破損或接觸到非無菌區,應及時改換;衣袖如碰觸有菌物品,應加套無菌袖套或改換手術衣。
(4)術中如無菌巾單等掩蓋物已濕透或碰觸有菌物品時,應加蓋無菌巾單。
(5)同側手術人員如需互換地位時,應先退一步,側過身,背對背后轉身到另一地位。
(6)做皮膚切口前及縫合皮膚的前后,均需再次消毒皮膚。
(7)皮膚切口邊緣應以大紗布墊或無菌巾遮蓋;切開空腔臟器前,先用鹽水紗布墊維護好四周組織,以避免或增加內容物溢出凈化。
(8)手術停止進程中,制止談笑;防止向手術區咳嗽或打噴嚏;應隨時警覺有異物落人手術區內。
(9)觀賞手術的人員不可貼近手術人員或站在高于手術臺的立體,不得隨意在室內來回走動;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化膿性感染者,制止進動手術室;進人手術室前應先改換手術室的觀賞衣、鞋,并戴好口罩、帽子,人員盡量少,并予限制。
(10)手術室內任務人員必需嚴厲執行并仔細監視無菌準繩的施行。